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由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年(5)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人教育要以减时增资为条件。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答知耻》,提出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作为工人教育的条件。一

工人教育要以减时增资为条件。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二号发表《答知耻》,提出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作为工人教育的条件。一个人工作12小时,工资只有8元、10元,生活必需品这么贵,如何去接受教育?人类的生活欲望是有物质到精神的,不可能丢开物质到精神。饥寒交迫的人还讲什么知识不知识?[48]

九、陈独秀1920年思想辨析

对中国新思潮的评判。陈独秀在1920年1月发表的《自杀论》,认为古代思潮过去了,近代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发生至今)在中国即新思潮。其中代表是罗素的新唯识主义、罗兰新理想主义的文学和罗丹的新艺术。[49]这些新思潮,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学说。陈独秀当时正处于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前夕,他的世界观还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不久,他就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近代新思潮做出了新的评判。

基督教是穷人的福音。1920年1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反驳基督教救国论,认为基督教不是救国的,是救全人类的永远生命,基督教爱一切人,不骂无产社会是大乱之道,因为基督教是穷人的福音。[50]陈独秀这一年关于基督教的观点,以及在其他文章中赞成新宗教的观点,是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观点。很快,他放弃了这个思想。

反对依靠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开展工作。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对于时局的我见》,他站在社会主义立场,评论安福会被吴佩孚打击后的中国形势,认为在无产阶级国家出现之前,要支持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派,反对君主派。但民主派一旦胜利,立即成为共产党的敌人。因此,共产党只争取出版、结社的自由,不学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和权利作为政治活动。[51]

陈独秀主张支持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君主派是正确的。他认为,资产阶级一旦战胜君主派,就会集中精力反对共产党,也是正确的。后来事实证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北伐战胜封建势力后,即立即集中精力打击共产党。陈独秀反对依靠资产阶级政治机关开展政治活动,符合列宁的思想。马林后来推动共产国际,逼迫陈独秀率领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与陈独秀此时的思想即格格不入。反映了陈独秀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和共产党的领袖,具有很高的列宁主义水平。

十、陈独秀1920年思想的意义

为了他人的幸福的牺牲精神。1920年1月5日,陈独秀写《欢迎湖南人底精神》,谈到Olive Schreiner(奥利弗·施赖纳)小说中的一个蝗虫过河的故事,第一个蝗虫下河被水冲走了,第二个、第三个……都被水冲走了,最后,它们的尸骨堆成了一个桥,后面的蝗虫便过去了。陈独秀认为,在社会上留下永远足迹的是被冲走的蝗虫,而不是在桥上走过去的蝗虫。后者连足迹也没有留下!陈独秀转述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很多人,没有艰苦奋斗的经历,缺少为他人幸福做出牺牲的精神,在享受前人的果实时,忘记了先烈做出的无数牺牲。[52]

打破形式的教育。1920年7月31日,陈独秀在《教育学术研究室杂志》第一卷发表《新教育之精神》,认为第一,宜注重社会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一般的事情;第二,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启发儿童本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不可压制;第三,打破形式的教育,当以实际为主。[53]

今天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学校不以学生为主,小学、中学以片面的应试教育为主,抹杀了儿童的本能;大学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任自流,对许多学生的发展失控,学校成为很多青年放任自流的温床。青年学生以个人为本位,自甘沉沦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陈独秀的话,对于今天救治教育的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虚无主义。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发表《随感录·虚无主义》,认为中国集中了佛教、老子、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在青年界,逐渐发达起来,认为不否定一切,即没有到最高境界。其结果,或者发狂(思想高尚的人),或者堕落(性格卑劣的人)。虚无主义是中国许多问题的病根。陈独秀反对否定一切实际生活,反对否定一切事物。对于社会上的一切罪恶、黑暗,去改造、奋斗。[54]今天,思想存在历史虚无主义,青年界,许多青年不作为,自感沉沦,对于看不惯的事情,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却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造,去奋斗。陈独秀的话,在今天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qikandaodu/2021/0320/1024.html



上一篇:培养合格警官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再议践行核
下一篇: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人才战略的探讨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