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潜心钻研 驾驭命题 -- 深圳市2019年高考模拟试题(2)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写作命题、撰写范文及命题说明对教师专业发展很有促进作用。这部分的命题题量好像不大,但命题的背后需要把你的考量、你对高考的理解和践行说到点

写作命题、撰写范文及命题说明对教师专业发展很有促进作用。这部分的命题题量好像不大,但命题的背后需要把你的考量、你对高考的理解和践行说到点子上,以至于与高考并线。这对我们的老师是很大的挑战,而我们的老师确实不简单,大家有目共睹了他们的进步。

肯定之后,我重点就这次命题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做一个交流。这些问题代表了一种暂时现象,我们对事不对人,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提醒和帮助。

一、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命制难度较大,要求全面,需要老师们重点历练。其中,阅读的题干和选项是阅读命题的两大支柱。这次的命题,老师们基本上都能做到用完整问句命题,很少用填空式命题。这一点做得很好,与全国卷是很吻合的,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不过,阅读部分的问题相对多一些,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1. 设问不正确。

第一种现象:指令(问句)不过关,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表意不到位,包括语法或表意不正确。提出的问题,考生要么读不懂,要么读懂了,但问句出现了语法问题。

第二种情况,出现审题不清的错误。设问没有按照指令完成,命出来的问句并不是我们期待的推断题或细节题。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刻反思了。

2. 答案有问题。

第一种情况,选项中没有标准答案或正确答案。最典型的是复赛对生词

headwinds考查的那道题。我估计约60%的老师自己都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所以出现了如下“正确”选项:trends/tendencies/disadvantages,没能聚焦文章的主旨上。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bans on plastic bags(禁塑令),要先理解关键词,才会有正确答案。命题的底线:正确答案不能有任何悬念和争议,且须唯一。

第二种情况,正确答案不唯一。有少数参赛作品的某个干扰项干扰过度,结果又回到了正确意义上去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正确答案了。

第三种情况,答案的长度和风格不一致。研究高考题的老师都知道,高考选项看上去往往是“四胞胎”,四个选项“长相”相似。当然,有时也许很难完全一致,但力求基本一致,没有很大差异。万一出现差异,也不要突然出现选项过长或过短的现象。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命题可能缺少经验和经历,命出来的正确答案往往是四个选项中最长的,也许是担心表达不到位,或表述不严谨,所以在正确答案的表述上一般都比较详细。他们认为,干扰项的功能是充当“绿叶”,衬托正确答案而已,所以简单表达一下就可以了,自然就显得短。从测试心理学的角度,这往往给考生一种心理暗示,制造不公平,其实这种手法非常不科学。

第四种情况,风格不一致。比如说最佳标题题,这类题应该是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不仅涉及表意,还涉及文风(style)。有的老师设置的四个选项有短语,也有句子。有的是名词短语,有的是ing短语,有的是A or B结构。句子作title的情况也有,但是复赛的这篇文章用句子做标题并不是首选。如果用句子做标题,四个选项就要保持风格一致,即四个完整句。

刚才有位老师的介绍也是一个case。他参考、模仿了高考标题题的风格,把其中一个选项命制成:核心词--补充信息。这是很好的标题风格,但让它“一枝独秀”,孤单吗?至少要给它找个“伴儿”,AABB, ABAB, ABBA,那多好呢?

上面这四种情况集中体现在“形”上。我们命题,首先要“形似”,要做到有模有样,貌似高考题,这是第一步。命题的关键在于“神似”,要有内涵,要有信息覆盖,还要拿捏干扰度。所以,“神形兼备”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我们身边有不少老师对高考很有研究,看了很多资料,比如高考年报,深一模、深二模分析报告,或者其他碎片式“解题指导”等。但也有老师可能受到了某些不正规资料的误导,喜欢用的命题技法竟然是“无中生有”。试问:“无中生有”还需要考生去阅读吗?要知道,阅读理解是基于文本信息的理解、判断和加工,“无中生有”必将“鼓励”学生不看文本,脱离文本作答。这是非常滞后的“技法”,不能称之为技法的技法!这是黔驴技穷的显性特征!必须立马叫停。

其次,关于由“Why”命制的阅读题。有人说why不能作为细节题,你怎么看?其实,同样一个Why question,可以based on facts (基于事实)。比如我哭了,我为什么哭?可能是因为我身体难受哭了,这就是facts,这就是细节题。也有一种Why question是based on clues (基于线索),文中没有直接表达,是基于文本线索推断出来的,那就是推断题。所以,以“Why”命制的阅读题既可以是细节题,也可以是推断题,取决于依据的信息源特质。另外,这类题的选项既可以是(Because)句子(常省略because),也可以是不定时短语To do …。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0/1026/825.html



上一篇:老师教育学生的语句
下一篇:行悟清华,问道教育--泸二外骨干教师清华大学高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