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已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0月15日,在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与卓越育人论坛”上,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发表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0月15日,在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与卓越育人论坛”上,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发表了题为《新时代高校卓越育人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华东师大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

“我们可以支撑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却面临基础拔尖创新人才的严重匮乏;我们的高校数量全球第三,但学术自由思想的文化土壤尚未扎根;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高新技术产业转化能力孱弱不已。”钱旭红说,教育是增强人的现代性的核心手段,然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缺乏自有创新、缺乏个体的价值和能量、缺乏生命共同体的格局。“这种标准化、规模化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所培养的人才也已经不足以应对全球化挑战,更不可能支撑未来。”他认为,当前传统教育理念亟需实现深刻转型,“作为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我们有责任深刻反思,教育如何通过实现中西之和、古今之和、经典与量子之和、文理之和,以培养未来的人?”

他指出,改变现有的教育,率先需要改变的是“思维”。“我们需要强调潜力,强调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当下的景象;我们更应该强调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甚至是唯一的答案;我们需要强调继续、永续而非既定。”

以华东师大为例,这所学校近年来进行了“新时代卓越育人”的整体设计,基于四个导向进行国际化办学。学校把近4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归类,突出学科的交叉特性,重点在“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这五个领域发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钱旭红介绍,华东师大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世界300余所大学开展广泛合作,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56个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和近300项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本科生出国交流交换比例升至30%。

但他提出,鼓励更多学生“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地理层面的走出去”,而是让学生们的思维在多元文化的挑战下,跳脱出对周遭既有认知的情境,真正实现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培养数百万骨干教师,数十万卓越教师,数万名教育家型教师,而这也是华东师大这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校的职责使命。简而言之,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祖国花朵”。

为此,华东师大早在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研修项目,至今已派出11批共352名优秀本科生赴哥伦比亚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交流学习,以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国际视野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此外,华东师大还有一个知名的中外教育“共同体”——上海纽约大学。该校深度参与上纽大的多门核心课程,并将丰富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如《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和《全球视野下的艺术》等。2015年至今,华东师大共有33位教师受聘于上纽大,承担近1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派送80余位本科生赴上纽大修读涵盖商科、人文社科、理工科等各大类的学分课程,与上纽大来自40多个国家的在校生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外籍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培养独立、严谨、批判性思维能力。

钱旭红说,我国现在很多的专业教育仍在沿用老旧的教材,无法面向未来。因此,学校正在尽一切力量帮助学生接轨学术最前沿,为学生契合社会急需、世界学术急需,搭建国际化的产学研平台。

以2016年华东师大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共建的中以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为例,该项目率先在生态与环境工程、生物基础与医药工程、神经与脑科学、数据科学四个领域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目前,该项目与上海市闵行区合作共建的“生物制药研发平台”和“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国际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两个创新功能平台的建设方案已写入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中。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国际化、高水平、宽领域的国际产学研平台建设,不仅仅为我们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术研究议题,还要引导他们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前沿学问解决现实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平台育人。”钱旭红说。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1/1017/1290.html



上一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轻工大学探索高质量人才
下一篇:海口制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