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 贵州12所高校与东盟国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9月25日,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教育官员交流座谈

“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9月25日,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教育官员交流座谈会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在致辞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希望以建强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为抓手,积极扩大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致辞

“教育周举办以来,深受东盟国家教育部门及教育机构广泛的认可和欢迎,目前贵州已有40余所高校与东盟国家90余所高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签署有关交流合作协议或备忘录660余份。”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王慧在向来宾介绍贵州教育基本情况时表示,教育周的举办帮助贵州教育融入了合作、取得了成效,双方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领域互动频繁,成效显著。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王慧向来宾介绍贵州教育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贵州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赴东盟国家交流访问,参加会议、交流学习,以及举办教育展等1500余人次;同时,东盟国家政要、政府官员、高校校长、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来黔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以及交流访问等2000余人次。

座谈会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等12所高校分管对外交流的校领导和学校国际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学校情况和合作意向做交流发言。

座谈会现场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我们非常乐意让双方年轻学者交流互鉴,助力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在认真听取贵州高校的交流发言后,泰国驻华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那婷乐表示,大使馆将扮演好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全力推动东盟国家与中国高校交流合作。

泰国驻华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那婷乐发言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苏亚德表示,印尼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中学阶段有1000万学生,其中45%都会选择出国留学。大使馆可以帮助其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将贵州高校推介给印尼的学生。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苏亚德发言

老挝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彭文博说,贵州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招收老挝学生,截至目前有超过1000名老挝学生顺利从贵州高校毕业。在高等教育阶段,老挝非常愿意与贵州高校继续深化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老挝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彭文博发言

近年来,贵州以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主要抓手,紧紧围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广泛开展与东盟等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

截至2021年8月,全省具有招收国际学生资格高校32所(本科18所,高职高专14所)。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学生资格培养院校3所。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2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机构),办学层次涵盖高中、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柬埔寨马德望省创建“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分校的成功经验,为贵州高校赴境外办学提供了样板。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jyyj.cn/zonghexinwen/2021/1014/1286.html



上一篇:这所英国儿童医院引领全球儿童罕见病临床、研
下一篇:海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聚焦教育国际化

继续教育研究投稿 | 继续教育研究编辑部| 继续教育研究版面费 | 继续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继续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